找到 “模型” 相关内容 条
  • 全部
  • 默认排序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分别为:-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发现大脑“有形”生

2023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榜单正式发布

云计算是一种变革性的转变,使各种规模的企业能够通过互联网访问多样化的按需虚拟 IT 资源。主要产品包括数据库、基础设施、平台、软件和存储,它们可以无缝扩展以满足操作需求。这种活力通过支持快速供应和敏捷交付模型,将组织从长期的内部开发中解放出

如何在云计算中部署人工智能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高速发展,以ChatGPT为首的AI大模型产品层出不穷,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AI的巨大潜力,开始了AI人才抢夺战。近日,南京大学宣布将推出AI通识课程,这也是全国高校首次针对3700余名新生的“1+X+Y”三层次人

中国首例!南京大学将开设AI通识课程

本篇根据《电子微组装可靠性设计(基础篇)》的相关内容改编,本篇的思维导图如下,重点介绍四个方面的内容一、基于失效物理可靠性设计方法的缘起和发展二、基于失效物理可靠性设计方法的基本原理三、基于失效物理可靠性设计方法的核心技术链四、失效物理模型及应用基于失效物理(PoF)的可靠性设计方法,即应在产品性能

基于失效物理(PoF)的可靠性设计方法。

高温运行耐久,恒定湿热耐久,温度交变耐久,三个不同类型的耐久试验,分别对应Arrhenius模型,Lswson模型,Coffin-Manson 模型。通过不同的计算公式得到真正需要测试的时间,但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参数暂时还没有人去做修正,只能沿用燃油车的一些标准,究竟是过于严苛还是不够严谨,

恒定湿热耐久的测试时间是怎么得到的

随着技术的日益发展,基础模型的能力不断增强和完善,AI的配套设施也越来越丰富,基于AI的产品正在渗透到我们的方方面面,许多行业,如:智能家居、智慧医疗、自动驾驶等都有它的身影。可以说,我们正在见证着一个AI应用领域的历史性变革。但是在这波数

AI大模型时代,企业如何与工程师“共进”

由于文章篇幅限制,将此文分为上中下,欲看上下篇可点击右侧链接《不能错过!阻抗计算模型超全必看!(上)》。7、内层单端阻抗共面计算模型适用范围:内层单端共面阻抗计算。8、内层差分阻抗共面计算模型适用范围:内层差分共面阻抗计算。9、嵌入式单端阻

不能错过!阻抗计算模型超全必看!(下)

据媒体报道,《自然》杂志近日预测了2024年值得关注的八大科学事件,从发布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到量产抗病蚊子,这些重大事件将塑造科学研究的未来。1,GPT-5有望亮相OpenAI可能正在2024年晚些时候发布聊天机器人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G

2024年会发生哪些科技大事?

随着万物互联时代的发展,智慧城市、5G网络、AI大模型的崛起,让移动通信天线迎来了很大的变化,从单极到双极、智能天线、MIMO天线,最后是大规模天线等。如此重大的变革,让最近的天线工程师不好过。光靠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电磁技术、微波理论,甚至看

哇哦!终于有人讲阵列天线设计了?

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现在,许多电子工程师都开始意识到自己正在面临着一场不断升级的工作技能危机。尤其是今年,ChatGPT等AI大模型的迸发涌出,我们经常被告知着:电子工程师正在面临这一场工作技能危机,但这场危机并非完全是由于教育系

电子工程师如何培养自己不被AI替代的技能?